银屑病的参考文献 银屑病科普文献
不要迷信小广告,带你正确了解“牛皮癣”—银屑病
1、②环孢素:对银屑病有确切的疗效,推荐用于严重病例和其他疗法失败的中重度银屑病患者,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血肌酐增高、低镁血症、高钾血症等,用药后定期复查:血压,血肌酐、肝功能、电解质、尿酸。 ③来氟米特:可直接抑制淋巴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,并具有抗炎作用,其治疗银屑病的确切机理尚不清楚,主要用于关节病性银屑病。
2、寻常型银屑病:可发于全身任何部位,皮疹表面附有银白色鳞屑,伴有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现象。红皮病型银屑病:由寻常型银屑病治疗不当引发,全身性红色或紫红色斑,大量脱屑,伴有全身症状。脓疱性银屑病:急性发病,红斑基础上的密集小脓疱,常伴高热、关节痛等全身症状。
3、避免误称:使用“牛皮癣”一词来概括该病名称不科学,应提倡使用“银屑病”一词,以更准确反映疾病本质。综上所述,银屑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,了解其发病特点、治疗与预后、生活注意事项以及科学命名对于患者和医护人员都至关重要。
4、牛皮癣需要正确认识的关键点如下:发病率:银屑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波动在0.1~0%之间,不同人种间存在差异,白种人患病率较高,黄种人次之,黑种人较低。在我国,1984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病率为0.123%,全国银屑病患者超过250万,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,城市高于农村,北方高于南方。
医学论文写作要点
1、医学论文的写作窍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明确研究主题与目的:聚焦疾病研究:确保论文聚焦于某一具体疾病或医学问题,明确研究目的。提出科学问题:基于现有的医学知识和研究空白,提出有价值和意义的研究问题。遵循科学性与逻辑性:高度科学性:确保论文内容基于严谨的科学研究,数据准确可靠。
2、医学论文写作要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:注重题目和文题:论文题目要具体明确,能够准确反映文章的主旨和中心内容。同时,文题应该简洁明了,能够突出主题,吸引读者的注意力。强调创新性和科学性:医学论文应该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,能够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。
3、医学论文前言部分应简洁有力,长度通常控制在200至300字之间。对于研究生毕业论文,这一部分可以适当延长。 在撰写前言时,应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,避免冗长和重复。对于教材中已有或广为人知的知识,无需在前言中进行赘述。
4、医学科研论文的写作基础包括论文结构、文献综述、方法描述、结果呈现、讨论和解释、结论和建议、参考文献等。论文结构:一个医学科研论文通常包含以下组成部分:标题、摘要、引言、方法、结果、讨论、结论和参考文献。这些部分各有其特定的内容和格式要求,需要合理组织和安排。
5、表格需有明确目的,反映主要结果,并具有代表性、可比性和参考性。插图包括照片图和线条图,要求清晰度高、对比度好、典型性强、符合统计学规范。撰写医学论文时,应重点突出、论点鲜明,依据可靠资料和科学数据,结论需基于客观现象和数据。在“新”与“真”上下功夫,方能创作出高质量的论文。
老年皮肤病诊疗目录
1、淤积性紫癜、静脉曲张、淤积性皮下硬化症、闭塞性动脉硬化症、红斑肢痛症等血管性皮肤病的治疗,需根据血管病变类型,采用药物治疗、物理治疗、手术治疗等。第九章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老年性白斑、老年性紫癜等色素障碍性皮肤病,治疗上可采用外用药物、光疗、激光等方法,以促进色素沉着。
2、皮肤科诊疗常规目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:病毒性皮肤病:包括带状疱疹、寻常疣等由病毒引起的皮肤病。细菌性皮肤病:涵盖痤疮、丹毒等由细菌感染引发的皮肤病,强调细菌感染的识别与抗生素治疗。真菌性皮肤病:如足癣、花斑癣等由真菌引起的皮肤病,对真菌性感染的防治尤为重要。
3、病毒性、真菌性、球菌性、杆菌性以及过敏性皮肤病 病毒性皮肤病:扁平疣、流行性出血热、传染性软疣、带状疱疹等。 真菌性皮肤病:头癣、体癣、甲癣、足癣、脚气疮等。 球菌性和杆菌性皮肤病:涵盖多种由球菌或杆菌引起的皮肤病。
4、疥疮、烧烫伤、冻疮、褥疮等,则需针对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。手足皲裂、荨麻疹、湿疹、硬皮病、神经性皮炎、皮肤瘙痒症等皮肤炎症,可以通过抗炎、抗过敏药物,以及保湿、修复皮肤屏障的药膏进行治疗。银屑病、脂溢性皮炎等慢性疾病,需长期治疗,同时注意调整生活习惯,避免诱因。
5、手足皲裂、荨麻疹、湿疹:抗炎、抗过敏药物,以及保湿、修复皮肤屏障的药膏。硬皮病、神经性皮炎、皮肤瘙痒症:同样采用抗炎、抗过敏药物及皮肤修复方法。慢性疾病类皮肤病 银屑病、脂溢性皮炎:长期治疗,调整生活习惯,避免诱因。
6、皮肤科用药主要分为系统用药和局部用药两大部分,以下是对这两部分及其药理的简要目录:系统用药 抗真菌类药物:酮康唑、伊曲康唑、氟康唑等,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或干扰其代谢过程,从而达到杀灭或抑制真菌生长的目的。
湿润烧伤膏在皮肤科临床的应用
湿润烧伤膏用途有治疗皮肤擦伤、皮肤烫伤等,治疗的效果也是比较显著的。
首先,湿润烧伤膏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。外用该膏后,疼痛感在1到3分钟内即明显减轻并完全消失。其原理在于保持创面湿润,避免干裂引起疼痛,同时保护创面免受外界因素刺激,以及松弛立毛肌,减少因痉挛而引发的疼痛。其次,湿润烧伤膏能有效减少创面感染。
湿润烧伤膏具有促进创面愈合、促进溃疡愈合、抗炎和止痛的作用,因此湿润烧伤膏主要用于各种烧伤、烫伤和灼伤。在使用时,当每次换药前,需要将残留在创面上的药物擦去,要暴露创面用药。用药后,个别患者会在创面周围皮肤出现皮疹、斑丘疹、小水疱、红斑、荨麻疹和创面突然渗出加剧等。
湿润烧伤膏:这种药膏具有促进皮肤灼伤愈合的作用,适用于放疗引起的局部皮肤灼伤。抗生素软膏:莫匹罗星软膏:当局部出现溃疡或感染时,可以涂抹此软膏来预防感染扩散。红霉素软膏:同样具有抗菌作用,适用于皮肤灼伤后的局部抗感染治疗。
湿润烧伤膏属于复方中成药外用膏剂,功效与作用是清热解毒、止痛、生肌,用于治疗各种烧伤、烫伤以及灼伤等。湿润烧伤膏的药物组成包括黄芩、黄连、黄柏、地龙和罂粟壳。主要是外用,通常涂抹在烧伤、烫伤以及灼伤等疮面部位,换药前需要将残留在疮面上的药物擦干净,将用药部位充分暴露。
抗炎作用:该药膏能够减轻创面的炎症反应,有助于控制感染,加速恢复。止痛作用:湿润烧伤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创面带来的疼痛感,提高患者的舒适度。注意事项: 在使用湿润烧伤膏时,每次换药前需擦去残留药物,并暴露创面用药。
皮肤性病学临床病理图谱的图书目录
1、《皮肤性病学临床病理图谱》的基本信息如下:作者:单士军出版社: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时间:2010年2月1日ISBN号:9787509135006定价:95元书籍内容概述:内容涵盖:涵盖了多种皮肤性病的病理变化,包括但不限于皮肤炎症、感染、肿瘤、遗传性皮肤病以及免疫性皮肤病等。
2、《皮肤性病学临床病理图谱》是 单士军编著,2010年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学术专著。该书是一部组织病理特征与临床病变形态结合、兼顾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特征、图文并茂、简明实用的图谱,对于年轻医师的业务成长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3、皮肤性病学是一门以形态学为基础的临床学科。皮肤组织病理学特征、临床病变形态是临床诊疗、教学以及年轻医师学习、培训的主要手段。近年来,很多皮肤病的特异性皮疹发生了变化,伴有皮疹的系统性疾病不断增加,罕见和疑难皮肤病病种也逐渐增多,这些现象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