咪喹莫特乳膏造模银屑病 咪喹莫特造模银屑病原理

皮肤病资讯 小鹅鹅 2025-09-04 00:00 1 158

小鼠银屑病模型构建以及相关机制研究

模型构建选用BALB/c小鼠,年龄6-8周,使用咪喹莫特乳膏作为造模药物。首先,对小鼠进行10%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,随后刮除背部毛发。从第一天开始,每日涂抹5%咪喹莫特乳膏,面积2 cm×5 cm,剂量逐渐增加至65 mg。通过观察皮损情况,第8天左右可见类银屑病样改变,包括浸润性红斑、厚层银白色鳞屑及散在出血点等。

经antiTNF和antiIL17R等抗体类药物治疗的银屑病患者,其表皮细胞中FXYD3水平显著下调,提示FXYD3在银屑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。小鼠模型实验:在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模型中,表皮细胞特异性敲除FXYD3的小鼠皮肤中,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显著减少,免疫细胞浸润明显下降,疾病表型显著缓解。

作用机制:Esculetin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来发挥治疗作用。NFκB是一个与银屑病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分子,Esculetin能够抑制其激活,从而减轻炎症反应。改善症状:在银屑病模型小鼠中,Esculetin显示出对IMQ诱导的银屑病症状的改善作用,包括皮肤红斑、鳞屑和增厚的减轻。

研究表明,β-葡聚糖或甘露聚糖刺激可诱导SKG小鼠RA疾病进程,并使其出现强直性脊柱炎(AS)、银屑病类皮肤炎症、RA相关间质性肺病(RA-ILD)和克罗恩病样回肠炎等自身免疫疾病样症状。

银屑病关节炎(PSA)C57BL/6小鼠模型:模型中既可见到类似银屑病皮肤损伤,又可见到银屑病关节炎的关节炎,可用于相关靶点的临床前药物筛选。系统性硬化模型(SSc):TL1A与纤维化密切相关,禾开生物可提供博来霉素诱导的猕猴SSc模型以及Balb/c小鼠SSc模型,用于研究TL1A在纤维化疾病中的作用。

在β葡聚糖或甘露聚糖刺激下,小鼠的关节炎症状会加重,并可能出现AS、银屑病类皮肤炎症、RAILD和克罗恩病样回肠炎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