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疗银屑病的古经方 祖传秘方治疗银屑病
这首经方是治疗皮肤病的“万金油”——扎针埋线治疼痛
此案证明了当归芍药散在治疗皮肤病方面的有效性和灵活性。综上所述,当归芍药散作为一首经典的经方,在治疗部分皮肤病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显著的疗效。然而,它并不涉及扎针埋线治疼痛的内容。对于需要扎针埋线治疗的疼痛问题,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。
扎针埋线治疼痛是中医针灸疗法的一种,通过刺激穴位,调节人体气血运行,从而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。这种方法与酸枣仁汤在适应症和治疗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。酸枣仁汤主要用于治疗失眠等神志类疾病,而扎针埋线则主要用于治疗疼痛等躯体症状。
桑皮三钱(约10g):清肝泻火,适用于狂躁症状。苏子四钱(约15g):虽然传统功效中未提及治疗精神疾病,但在本方中可能发挥特殊作用,需进一步研究。甘草五钱(约15g以上):甘草在此方中用量也较大,起到缓急止痛、调和诸药的作用。
彭静山对自己50年行医生涯的回顾——扎针埋线治疼痛 彭静山先生自16岁学医,经过四位名师的指导,其中包括著名针灸家唐云阁,最终师从沈阳名士、名医马二琴教授。22岁开始行医,至今已有54年,其中专注于针灸专业33年。
《黄煌经方使用手册》—麻黄汤
麻黄三两(去节),桂枝二两(去皮),甘草一两(炙),杏仁七十个(去皮尖)。上四味,以水九升,先煮麻黄,减二升,去上沫,内诸药,煮取二升半,去滓。温服八合,覆取微似汗,不须啜粥。余如桂枝法将息。(《伤寒论》)推荐处方:麻黄15g,桂枝10g,炙甘草5g,杏仁15g。
《黄煌经方使用手册》--麻黄附子细辛汤 原文及方解 原文:少阴病,始得之,反发热脉沉者,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。方解:麻黄附子细辛汤由麻黄、细辛、附子三味药组成。
有汗用桂枝汤,无汗用麻黄汤。解肌用葛根汤,咳喘用青龙汤(表里俱寒白痰清涕用小青龙,舌苔发黄表寒内热用大青龙)。小柴胡汤为和解方。图片展示 以上是对《黄煌经方使用手册》中大青龙汤的详细解读,包括其配方、煎服方法、方证提要、适用人群、适用病症、注意事项以及与其他方剂的鉴别。
麻黄附子细辛汤 要点:麻黄证、附子证、细辛证的组合。麻黄发汗解表;附子温阳散寒;细辛温经止痛,助麻黄解表,助附子温阳。麻黄汤 要点:抓住“经典方证”的麻黄八证运用。麻黄发汗解表,宣肺平喘;桂枝温通经脉,助麻黄解表;杏仁宣降肺气,助麻黄平喘;甘草调和药性。四逆汤 要点:脉微细,但欲寐。
一)寒体方 当归四逆汤 瘦弱者需大枣、甘草调理,局部冷痛则需桂枝、细辛,当归、芍药、通草协同作用。 葛根汤 适用于背痛、腹泻,无里热情况。 理中汤 适用于小肠温度低、吸收机能低下。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证、附子证、细辛证的组合应用。
黄煌《经方使用手册》-桂枝汤 桂枝汤是经典的太阳病方,传统的调和营卫方,具有平冲气、止自汗、除虚热的功效。现代研究提示其能解热、抗炎、镇静、镇痛、抗疲劳等,对血压和心率、胃肠运动、免疫功能、汗腺分泌均具有双向调节作用。适用于以自汗出、脉弱等为特征的疾病和虚弱体质的调理。
5年顽固牛皮癣,赵炳南经方,重用3味药草,一月就能治癣
虽然某些药草在牛皮癣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,但重用3味药草(无论是否为赵炳南经方中的药草)在一个月内完全治愈5年顽固牛皮癣的说法显然过于夸张。牛皮癣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,包括患者的体质、病情严重程度、治疗历史等。因此,不能简单地依赖某几种药草或药方来期望短时间内完全治愈。
经方笔记:桂枝茯苓丸(汤)(《金匮要略》)
加减化裁根据具体病情,桂枝茯苓丸(汤)可进行加减化裁,以增强疗效:便秘、腹痛、月经不畅:加制大黄10克,以泻下通便,活血化瘀。腰腿痛、便秘:加怀牛膝30克,以补肾强腰,活血通经。进食后腹胀、嗳气、反流、心下按之满痛:合大柴胡汤,以疏肝和胃,消食导滞。腹痛、四肢冷:合四逆散,以疏肝解郁,调和气血。
组成:桂枝、茯苓、丹皮、赤芍、桃仁,各10g。来源:仲景《金匮要略》。原文:妇人素有症疾,经断未及三月,而得漏下不止,胎动在脐上者,为症痼害。妊娠6月动者,前三月经水利时,胎也。下血者,后断3月下也,所以血不止者,其症不去故也。当下其症,桂枝茯苓丸主之。
桂枝茯苓丸,源自《金匮要略》卷下,原方由桂枝、茯苓、牡丹、桃仁去皮尖、芍药各等分组成,用以治疗妇人宿有瘕病,经断未及三月而漏下不止,胎动在脐上等情况。此方旨在破血消症,调和气血。 清周扬俊曾评价此方,认为桂枝、桃仁、丹皮、芍药能去恶血;茯苓则利腰脐间血,即具有破血之效。
桂枝茯苓丸这一古老方剂,源自中医经典《金匮要略》,由桂枝、茯苓、丹皮、桃仁、芍药五味中药精妙配伍而成。该方在治疗子宫肌瘤、卵巢囊肿、乳腺结节等妇科疾病方面,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。方剂解析桂枝:温通经脉,有助于气血的流畅,对于因寒凝血滞导致的病症有良好效果。
方剂组成:桂枝茯苓丸加减,原方出自《金匮要略》,为张仲景治疗妇人瘕之专方。具体组成包括桂枝、茯苓、赤芍、丹皮、桃仁等。方剂解析:桂枝:辛酸微甘,温经通阳,调和营卫。桂枝能温通血脉,促进气血运行,有助于消散瘀血。茯苓:健脾利水,化痰消饮,且可促进血液畅行。
现代推荐处方中,各药物的剂量通常为桂枝15g,茯苓15g,赤芍15g(古代用芍药,现代多选用赤芍以增强活血化瘀之效),丹皮15g,桃仁15g。煎服方法是以水800mL,煮取汤液300mL,分2~3次温服,也可按照传统方法做成丸剂或装胶囊服用。
武汉知名的老中医有哪些
1、武汉市中医院 徐宜厚 国家级名老中医,属于市医院的名医堂,擅长皮肤方面的疾病,多用中西医结合治疗,比如湿疹、荨麻疹、痤疮、银屑病、瘙痒病、血管病等。张压西 张教授坐诊市中医院的名医堂,比较擅长肝胆病、胃肠病、失眠症等。
2、武汉青山很有名的中医叫曾良驹,他是百沐仁和中医机构的医生。以下是关于这位医生的简要介绍:所属机构:曾良驹医生是百沐仁和中医机构的医生,该机构在武汉青山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。医术水平:作为老中医,曾良驹医生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,能够为患者提供精准的诊疗服务。
3、首先,周安方教授是一位在中医领域深耕50余年的国家级名老中医,湖北省中医师协会会长,曾任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,他在湖北地区的男科诊疗领域享有盛名。周教授临床经验丰富,诊疗效果突出,吸引着众多慕名而来的患者。
4、以下是武汉市十大老中医名单:王韵珊、罗世杰、杨小平、李瑞芳、刘小明、冯小鹏、汪大海、庄崇义、马泽民、陈文彬。这十位老中医在武汉市享有很高的声誉,都是医术精湛、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师。他们的诊疗方法继承和创新了中医药传统文化,多年来为武汉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,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和爱戴。